民国仿四足青铜鼎有价值吗?
目前的拍卖市场上,仿古青铜器并不少见,几乎所有的古代青铜器在民国时期都有仿制品,比如四足青铜鼎等。在民国众多仿古青铜器的制作中,有一位大师不得不提,他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仿古铜器造办人赵太侔。赵太侔仿制的器物造型别致多变、工艺高明,无论铜质还是包浆制作都极为精致漂亮,具有很高的仿古铜制造工艺水平,被世人称为“赵造”。
专家告诉我们,判断仿古器物价值的高低,基本要看它的年代以及制作工艺是否精细,工艺好的仿品也是极珍贵的。如“赵造”制鼎,虽然是现代工艺制作,但因其制作极精美,市场价格也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考古学进入中国,一些中国人开始收藏青铜器,古董商人为追逐经济利益,制作了一些假冒的青铜器,以鱼目混珠。因此,从民国开始,我国仿古青铜器进入一个相对集中的造假期。这类仿古青铜器多数造型不甚准确,尺寸多夸大,纹饰庸俗、刻板、粗糙,艺术性不高,多为红斑绿锈,颜色极为不正。
到了抗战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导致青铜器市场极为不景气,加之抗战期间金属材料管制,因此仿制青铜器的数量开始锐减,这段时间仿制的青铜器存世量也不是很多。
上世纪60年代后,仿古青铜器进入现代仿造高峰期,这一时期制作工艺水平参差不齐,品种以商周为主,春秋战国仿制器物不多,尺寸较民国时要小,艺术性比民国时期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