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裂纹瓷器怎么养?
宋代有五大名窑,分别为:汝,官,哥,钧,定。北宋灭亡后,传世的汝窑瓷器大多流入宫廷内苑,南宋时期在都城临安仿烧汝窑,称为修内司窑或郊坛下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地区,则烧造出粉青、梅子青等著名瓷色的哥窑。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他的《骖鸾录》中记有:“……又一器,绝类银膏涂其里,色甚白,然亦微纹,颇似哥窑……”在南宋都城临安城的郊外和余杭的凤凰山一带,曾先后发现了郊坛下和修内司两窑场遗址,从窑址中出土的类似汝窑的青瓷来分析,郊坛下窑就是哥窑的传世品的产地。
在龙泉场的金村一带被农民掘出了一批古瓷窑,从出土瓷器的造型和釉色来分析,应为宋代哥窑烧造的“传世哥窑”。在明代《宣德鼎彝谱》中记有“内府刊样:柴、汝、官、哥、钧、定”。说明在明代初期这“五大名窑”均已有盛名。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清帝对宋代哥窑产生了浓厚趣味。
清宫内府为配“哥窑鱼耳炉、鼎耳炉、凤耳炉、方三足炉、戟耳炉、象耳炉及象耳瓶”等器物的匣钵,命景德镇官窑烧造。在景德镇御厂窑址中,已发现了仿“哥窑宝瓶方樽”的五彩匣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仿哥窑青釉天鸡尊”,即为清宫内府制作的仿哥窑瓷器之一。
清乾隆年间古董商人仿造了大量的宋代哥窑瓷器,这些仿品流入清宫内府在御厂档案中称为“洋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不少清宫造办处以及江西洋窑制作的仿哥窑瓷器。这些仿哥窑瓷器,不但釉色、开片、铁足及紫口与宋代哥窑相似,就连款识也与宋代哥窑一致。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哥窑瓷器中,仅有“传世哥窑”四件,乾隆五彩仿哥窑开片釉盘一件和明代仿哥窑瓷器一件,其余均为清代制作的仿哥窑瓷器。宋代哥窑传世器物很少,真品弥足珍贵,明清仿造的哥窑瓷器,其釉色、开片、紫口铁足、造型、款识,与宋代哥窑均有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