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产地有哪些地方?
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会制造和使用陶器。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过精巧的陶器。原始社会后期,陶器的制作已经比较普遍了。那时,南方制造的陶器,多用高岭土作原料,器表乌黑,被称为黑陶,或者乌金陶。北方制造的陶器,习惯上被称为红陶或者灰陶。
从黑陶和红陶里,逐渐萌芽出后来的黑瓷和白瓷来。乌金陶的黑釉,便是黑瓷的远源。红陶、乌金陶和黑陶,主要产于我国的南方。红陶、灰陶主要产于我国的北方。后来,黑瓷大多仍产于南方,白瓷产于北方。黑瓷和白瓷,是陶瓷中最基本的两种颜色。黑瓷、白瓷的釉子,都是用釉灰配制出来的。釉灰的化学成分和陶器、瓷器的胎土不同,它含有丰富的氧化钙。黑釉里含铁量较高,铁在高温和釉灰的化合过程中,变成了氧化亚铁,黑色就是氧化亚铁所表现出来的颜色。由于瓷胎和釉的成分不一样,有的黑瓷烧出来以后,黑釉不能均匀地附着在瓷胎上,出现黑色斑点,这种有斑点的黑瓷,被人们称作“玳瑁”。还有一种“油滴黑瓷”,釉面上有许多银灰色的细小圆点,酷似油滴。
白瓷的釉子,在烧制过程中能够把胎土的黑褐色全部遮盖住,因此器体通体纯白。白釉本身所含的铁量较少,在配制时,还在釉灰里加入一部分白垩土,使釉子更加洁白。南方盛产青瓷。青瓷的釉子,是用风化的石英和绢云母配制出来,所含的铁量较多,在烧制过程中,当窑内温度过到1200℃以上,并施以还原作用,釉子就会出现青绿色。青瓷是一种碧绿晶莹的瓷器,著名的“越窑”,就是我国青瓷烧制的基地。出产青瓷的地区,除南方外,北方的邢窑也能烧制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