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瓷器的真假?
一、看胎体
明清两代是瓷器的巅峰阶段,因此仿制瓷器的90%以上都是明清时期风格。这一时期的瓷胎由于是高岭土和坩子土配合而成,因此敲击声音会极其清脆,而且在器口、器足或是接胎处,可以清晰地看到胎体的骨质点。
新仿瓷器因为采用的不是古法配方,所以胎体的绵密程度要远高于古瓷,看上去就是有一层“玻璃釉”。尤其是瓶、罐、盘口的器物,新仿品施釉很难均匀,因此可以一眼就识别出来。
二、观釉色
明清两代的瓷器釉色一般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玉质感,即看上去有一种玉器的润泽感,抚摸起来有粗沙质感,同时釉面开片极为自然、细微。还有一种是玻璃质感,玻璃釉是由于年代久远导致的侵蚀状态,和新仿的玻璃釉有本质区别。
现代新仿品采用注浆、模制等手段制作,所以玻璃釉会从制品内部就贯穿,用紫外线照射可以一目了然。
三、看包浆
包浆是指瓷器入窑烧成以后的表面釉层状态,有酥光和亮光之分。酥光是由于器物长期被抚摸摩擦的酥软感,看上去和古玉的酥亮感很接近。而亮光则是入窑时形成的本光和亮气,只要不是出土的传世品,都会有极高的光亮度。
现代仿品一般只有高光度,缺少酥光和酥亮度。同时由于时间短,包浆还挂不到器口、器足和纹饰等关键处,一旦仔细观察即可看出破绽。如果用化学手段做包浆,味道会被有经验的藏家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