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底部的印章是什么?
印章款,是在印章上制作款。明朝早期的官窑采用印款,而民窑采用写款。清三代的珐琅彩用料讲究,制作精细,仅在帝王、妃嫔等高级阶层中使用,其底款一般为“康熙御制”、“雍正年制”、“乾隆年制”等。
青花楷书款,是青花在瓷胎上以楷体书写的款识。明宣德时已盛行起来。清一代盛行青花款。康熙时期,六字楷书款字体宽厚、工整、端庄:也有御窑厂的“成化年制”印款,但字体较为饱满,青花颜色更艳,与正德朝款字体风格接近,都略带篆书笔意。
暗刻款,“刀”字款,以刀具在泥胎上刻字形成的款识,为明洪武朝首创。此种暗刻款识一般难以辨认,多为收藏家所忽视,需要特别留意釉里红款。釉里红在瓷胎上用铜红料书写的款识。釉里红烧制的难度比青花要大得多,因此带釉里红款的器瓷十分少见,十分珍贵。
堆书款。用写好的款字的模子,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压印而成的款识。由于带款字的模子在反复使用中磨损严重,用此法在瓷胎上印出来的款字多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