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包金瓷器?
包金瓷器又称“镶金瓷器”、 “镀金瓷器”,是清代后期在施以粉彩、五彩、古铜彩或各种色地彩釉瓷的器物口沿、圈足或纹饰的空隙处或其它需要装饰部分上包嵌上一层薄金片(称为金皮,一般是22K),包金瓷器是雍正以后较为盛行的一种装饰手法。器物之包金部分,由于时间长久及其它自然因素,使得金皮与器物釉面或彩面之间粘合不牢、脱落或翘起,直接影响了器物的艺术效果。
包金瓷器的修复原则是恢复其历史风貌和达到最好的装饰效果,而达到这一目的首要前提是将脱落、翘起的金皮回粘或回粘后进行整形,然后再对断裂部位及其它损坏部位进行加固、粘接。在包金瓷器的修复中,脱落、翘起的金皮的回粘是具有技术难度的,而金皮回粘剂的制作又是首要之因素,如果因回粘剂选用不当,极有可能造成金皮发乌、发黑或在一段时间后因受应力而再度脱落。由于金皮薄而脆,金皮的粘接和整型,需要具有玻璃器修复的技师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