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朝代的瓷器落款?
钧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种瓷器。所谓钧瓷,因古代河南有钧州(现在的禹州市)而得名。钧瓷创烧于晚唐,兴盛、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五大名窑(宋官窑、宋钧窑、宋汝窑、宋定窑、宋哥窑)之一。宋代,钧瓷的釉色创出了海棠红、玫瑰紫、茄皮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其色彩的幻化,是由于釉料中掺入了 CuO(氧化铜)、Fe2O3(三氧化二铁)、 Cao(氧化钙)等化学成分,并在窑中有氧化、还原的作用下烧制而成。入窑前,钧瓷的釉还是光亮的;出窑后,其釉色却变幻无穷,如蓝天流云、夕阳紫翠、彩霞缤纷、嫣红姹紫。《醉翁谈志》载:“钧器之釉,喜纯青,而尤贵于红。海棠红为最,其釉色如海棠春花,蒸蒸而发,若睹其烂然之霞艳,而呼吸之气息欲出”。
钧瓷历来是“官窑”产品。其烧制技艺在明、清时期失传,历代仿制者甚多,但终难与宋代钧瓷媲美。河南省禹州市既是钧瓷的故里,又是钧瓷艺术的发祥地。目前,这里生产的钧瓷,除作为工艺美术珍品出口外,还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制品和陶瓷艺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宋时的瓷器落款。钧瓷历来是“官窑”产品,宋代曾专为宫廷烧造瓷器,故有“进御钧”。钧窑主要分布于河南禹县一带,分为官钧与民钧。
官钧釉色以玫瑰紫为最佳,其次是海棠红、胭脂红、茄花紫、丁香紫、朱砂红、月白、天蓝等。器物有花盆、尊、钵、炉、奁、碗、盘等,都带盖,底刻“一”、“二”、“三”、“四”等款。还有一种玫瑰紫釉鼓钉洗,也为官钧窑所产。 民钧窑也有较好的玫瑰紫釉,但器物大多是盘、碟、瓶、罐等生活用瓷。
钧釉属于乳浊釉,利用铜元素呈色的机理,烧成了美丽的窑变,打破了我国以青为主的颜色。釉色随光线强弱变化,或深或浅,或成蓝、成紫、成红,变化万千,如蓝天彩霞,变幻莫测,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色彩,为历代艺术鉴赏家及收藏家所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