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有几套?
题主的问题挺有趣,可能也困扰了不少人。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体系的一级央行(其他央行见第二章)。也就是说,由它发行和管理人民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章,央行发行的货币包括: 基础货币:即我们经常听到的M0 流通中的现金;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存到央行的钱,相当于准备金率;
国债:由财政部发行,央行予以承销的国债;
其他债券 外汇 …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法人居民为单位的信贷账户和储蓄账户,也就是说你的所有金融交易都要通过银行进行“转接”,所有的金融资产都要在央行登记。当然,你所有的负债也就是央行记录你持有的货币及衍生品。所以,你持有多少钱,央行知道得清清楚楚。
至于为什么要在央行记账,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央行是“最后贷款人”——当金融机构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最终由央行进行兜底。因此无论任何交易的金融资产或负债,最终都体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将央行记录的货币存量加总即可得出社会货币总量。但问题是你怎么知道企业和个人没有通过非法手段逃避监管呢?于是货币发行量就存在了另一个概念:M1、M2等等。
M1=流通中的现金+银行存款(法定金额) M2=M1+城乡居民手中可支配的资金(含股票、基金等) 因为M1直接与流通中现金挂钩,是最稳定的货币供应指标,反映着最基础的需求。而M2更贴近广义货币需求,包括投资和消费等,反映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但实际上,这两个指标都是基于现有制度下计算出来的理想情况下的数值,是有漏差的,且难以校正。比如,对于企业和个人通过各种手段隐瞒的资产和负债,就算查出也是很难重新计算的。所以在计算M1和M2时,通常采用近似估算的方法,有误差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现行制度体系下,我们只能尽量完善,无法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