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字书法怎么写?
1. 篆书:
大篆:
甲骨文(最原始、质朴,多用来凿刻在龟甲兽骨之上)
金文(又叫做“钟鼎文”,青铜器上的花纹)
籀文(西周时期形成的文字,相传是由秦国的丞相李斯所撰写,后又被称之为“大篆”)
小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由丞相李斯负责推行,对大篆加以简化而成的一种汉字字体)
楚系简帛文字(出土于战国时代的楚国地域之内,包括楚国官府所用之墨迹、楚国人书写的书面文件以及民间往来书信等;其特点是形体结构自由舒展,笔画粗细不匀且多有斜出之势;其中又有“蔡侯册”“包山楚简”“安庆舒台简”“郭店楚简”和“上博楚简”等形式多样)
秦隶(隶书的发展阶段之一,由古隶发展成为秦隶,是隶书的雏形。它承上启下,既保存了一些象形字的特征,又在许多方面为汉隶奠定了基础;从时间上来说,秦隶大约出现在秦始皇至秦二世期间) 隶书:
东汉《张迁碑》 东汉《礼器碑》 汉隶八碑指:《石门颂》《西孝慈碑》《衡方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张迁碑》《曹全碑》 草书:
章草(今草最早的形态,形成于西汉末期,由隶书发展而来,将隶书波挑简化成点划,字形扁平,上下错落有致。因字型结构仍保留隶书的一些特点,所以也称为“相问草体”,通行于东汉末年)
今草(章草演化而成,笔势连绵回旋,字形趋简,一任自然)
狂草(今草发展到唐初,开始形成了另一种字体——大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狂草,也称纵草。由于这种草书书写流畅奔放,笔法变化复杂而灵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当今很多书法爱好者追求的目标。)
行书: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 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宋徽宗赵佶的《寒食帖》 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的《临圣教序》 2. 行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书,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到了东晋时代,出现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大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谢安等等,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了我国行书的鼎盛期。
3. 楷书(真书/正书/楷书):
南朝《瘗鹤铭》 王羲之的《黄庭经》 唐代《多宝塔感应碑》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赵孟頫的《胆巴碑》
4. 魏碑:北魏后期到东魏时期形成的字体,具有古朴粗犷的特点,被称为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