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包料有好翡翠吗?
首先,要评价“蒙包”这个行当,需要先了解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行业。 “蒙包”指的是过去(现在也有人在做)在云南、广东等产地收购翡翠原石或毛料,然后再卖给雕刻师或者加工场。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收不售,这种一般被称为“赌石”;另外一种就是既收且售,称为“切石”。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虽然很多人把买玉与“赌”挂钩,实际上真正的赌玉是极为少的,所谓“赌石”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购买行为的描述而已。
其次,再谈到题主的问题。 题主所说的“好翡翠”其实更多的是指颜色的意思吧。因为对于翡翠的价值评判,更多的还是关注点在于颜色上。 如果抛开价值不谈,从颜色角度来看,的确是可以把翡翠分为“好”与“坏”的。 但是,当谈到价值时,这个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因为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有很多。种水色工瑕疵这些都是会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而其中任何一项因素达到一定的程度,都有可能让一块原本普通的石头变为有价值的珠宝。 所以,当谈到价值时,我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判“好”与“坏”。不同的买家,对于“好”与“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我的意思,假如现在有一块翡翠原料,以取蛋面为例 大小20mmx20mmx45mm 种水很好,玻璃种,满绿,无瑕疵。这样的原料我们称之为“好”吗? 好,当然是好的,这样的料子做成蛋面佩戴于胸前,绝对让人喜爱无比。
那这块料子值多少钱呢? 这应该取决于它的最终使用者——买它的人。如果买者是商家,他以300元一克的价格买了这样一块料子,然后切成珠子卖,那么他每颗珠子的成本是6元,如果以10元一颗的价格卖出,他还是赚的。但如果买者是消费者,他花500元买了一串这样的手链,想想看,500元买回一串可能仅仅价值300元的手链,是不是感觉被坑了? 所以,同样是一堆成分一样的玉石,由于最后的使用者的不同,其价值可以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