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水有什么特点?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需要先了解翡翠的构成。 翡翠是由硬玉岩(主要成分为钙镁硅酸盐)和钠质辉石岩组成的多晶集合体,其硬度6.5~7.0之间,密度3.25t/cm³左右。 从成因角度讲,可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 1、原生翡翠 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岩浆结晶而成。
2、次生翡翠 因为原生矿遭受风化剥蚀或地下水的冲刷,原生的硬玉岩和钠质辉石岩被淋滤出来,裸露于地表或者河流中,表面氧化后形成铁锰氧化层,再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形成翡翠。 种水是描述翡翠水润程度的专有名词。一般将翡翠的水头长短划分为:
1、水头短,也称“干青”,指翡翠的透明度差,玻璃光泽不强,似有一层雾盖住了宝石,看起来不是很明亮。
2、水头足即很通透,如玻璃般透明,很亮。 影响翡翠透光度的因素主要有:
1、矿物组成 由单晶体组成的翡翠,如纯绿、纯蓝,透光度最佳;如为绿色、蓝色混在一起,则相对不透光;如为绿、白、黑等色彩交错,更使光线照射受阻。
2、结构 颗粒越细,透明度越好。因为粒度越细,玉石的显微结构就越紧密,光线穿透力就越强。反之则弱。所以冰种和玻璃种的翡翠都相当透光。而糯种、豆种的翡翠则比较不透。
3、杂质 由于翡翠多来自野外,故往往含有杂质。这些杂质的含量即使达到几百吨以上也不能影响其透光的程度。如果杂质是颜色分布均匀的黑色或白色,则对透光度的影响不大;若黑色或白色的杂质分布在翡翠的颗粒间隙之中,就会大大减弱光线在翡翠中的穿透,使其变得暗污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