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纸币面值多大?

宣田麟宣田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宋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 这种纸是丝绸的,很贵很重,一叠一百张,叫做一捆,要用来做衣裳呢。 后来,有人想出了用楮树皮来造钱。把树皮浸泡后打散、漂白、抄成纸样,再染成红色或蓝色,做成一种新的货币。 但这种新货币还是容易仿制造假,给国家带来损失。于是,宋神宗颁布“会子”,也就是交子的升级版。

会子以绢棉为原料,印制成印有图案的纸质券状票据,分为100文、500文和1000文三种面额。由于宋朝时军事力量无法与辽、金、元时期相比,所以宋朝的边界并不像汉唐那么稳固,为了与辽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西夏以贺兰山为界,金国以淮水—黄河为界等,宋朝在边境地区进行了屯田,并且鼓励人民去边区经商,这就使得开封等大城市出现了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对货币的需求量很大。而棉花在宋初才开始由南向北传播种植,所以宋朝的纺织品除了供给民众需要外,还得满足军需,这使得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高。同时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而非募粮制,因此军费开支主要不是靠发粮食而是发给军饷,这其中就包括了军饷用的纸张。由于军费开支过大,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会子的发行量非常大。

不过,虽然会子发行量很大,但它不同于后世纸币的地方在于不能兑换现钱。如果想买东西,就必须到指定的店铺中去购买,或者交给政府专门负责卖会子的机构里去兑换,相当于是政府向人民借钱。如果老百姓手头上有多余的会子,也可以拿到这些地方去卖,只不过得到的钱是以物易物的形式换取其他商品。

到了元朝,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朝廷开始以蒙古钞替代以往的金币和银币作为流通货币。所谓蒙古钞就是纸钞,以多种原料制造而成,有羊皮纸、麻绳、丝绸等,上有花纹,中蒙文互译,并以密码记数。但这套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依然保留了宋代以金银本位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直到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元朝才正式确立了纸钞的法定货币地位,废除了以前的金银本位制,纸钞的面值也逐渐增大,从原先的小额面值逐渐增发到大额面值。

扈清阳扈清阳优质答主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其发行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至宋仁宗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的45年间,比欧洲各国(1661年荷兰发行纸币)早500多年。

关于交子的面值记载不多,在《宋史·食货志》中记载“会子、关子之制,略仿于交子。当时川界用交子,富民16户主之,会有禁限,而商贾不行,故建炎以来,行之于东南”,这里可以看出交子当时和实物货币不通用。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其撰的《老学庵笔记》卷十中记录得比较详细:“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户常常破产,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转运使薛田、张若冰请准朝廷,置‘益州交子务’,以其所造交子,参旧钱用,界UpdateTime内流通,以三年为一界,界满,则旧界收还,另造新界,各一时行用。自初置二界不行,民损甚众。其后,逐渐增添,以广交易。”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交子最初是由16家富户合办,所以面值应当会参照各家的商号。宋朝初年,全国统一发行当时纸币所依托的“大钱”,每枚重一斤,“大钱”一贯等于小钱100枚,相当于铜钱十贯。“交子”行用之始,以“大钱”一贯为一“界”,每“界”三年,界期满后新界发行,旧界作废。所以交子早期的面值应为100文,相当于一贯的铜钱,由于当时政府禁止大面值纸币的流通,所以交子的面值没有大额的纸币存在。后“交子务”增发“小钞”,相当于现代的”辅币”。“小钞”的实际价值仅为“交子”的3%,“小钞”的发行,使“交子”成为大额货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