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锭有20两吗?
首先,明、清时期是没有“两”这个单位的概念的。 “两”是明代及清代中前期(乾隆之前)的铜钱单位,相当于今天的斤两。一斤等于十六两,所以一两等于现在的三十圭。 到了清代,特别是道光咸丰以后,由于军费用度较大,白银对外贸易逆差严重,导致民间流动资金缺乏,出现钱荒的现象,于是朝廷就想出了用铜代替银子发饷,铸造当十铜元的办法。
但由于铜的材质比较软,不适合流通使用,就采用了“以铜替银”的方式来发行。每枚当十铜元折合银一元,而一枚制钱也就值二文银。这样,一枚当十铜元和五枚制钱相当于一枚银元,作为货币的成色和重量都符合标准,这种货币形式被称为“复归价值”。不过,在这种新货币制度下,官府和百姓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银价高,使用银锭做货币的形态比较合理;但银价也阻碍了经济发展。为此,清朝末年采用铸币、废两改元等金融改革措施,最终确立银圆或银元为主币的货币制度。 因此从明朝到清末银锭的重量没有二十两的,最小的也是五两的。见下图,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银锭,重四十两,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银锭实物。 上图 这只银锭是清朝道光年间的,重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