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外文物有哪些?
2014年3月,中国政府宣布启动海外文物追索工作。2018年1月份,国家文物局与外交部、公安部以及海关总署联合制定了《文物境外流失情况报告》。这份长达百页的报告梳理了1949年以来我国境内和港台地区流失海外的文物状况。 在大陆地区,据报告统计,各类文物总流失量达到150万余件(套);在台湾省,因历史原因无法大量收集数据,估算文物损失数量超过100万件;而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时间跨度短且丢失文物的案例比较少,三地估计的损失数量不到5万件套。
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向:盗掘、盗窃、走私、贸易、拍卖和销售。 其中,因战乱等原因造成文物出境的达67.6万余件(套),占流失海外文物总数的45%! 受战争、政治运动等因素影响,文物部门曾经对文物流失状况一无所知,甚至没有系统的统计数据。
近年来虽然进行了大量追查,但能够追回的文物有限。 像圆明园兽首铜像,流失海外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40年,目前仅找回“牛首”和“虎首”两尊,其他四尊仍不知下落。 大运河沿岸发现的元代沉船“洛川宫”号,共打捞起2万多件(套)文物。经过考古学家分析,这艘古船上层的舱室曾存放着大量的书画等工艺品,而沉没的原因可能是碰到渔船,导致货物倾倒,使船上人员来不及处理而导致的文物遗失。 目前,这批文物已经被运往北京进行修复,预计半年后和大家见面。 除了大陆地区的文物外,流失海外最多的就要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据统计,目前海内外收藏的甲骨文有60%~70%来自殷墟,最多的一块甲骨上刻有40多个文字。 但是,这些甲骨文的出处都是统一的,都来自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乡殷墟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