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天平称是哪里制作?

窦鹂窦鹂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前在博物馆看过,好像说是法国人做的。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法国传教士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洪如曜等来到北京,并带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和望远镜。经乾隆帝批准,他们在紫禁城修建了景德殿,作为御用天文台。这些仪器中就有这架自鸣钟。

据说此钟用铅铸成,重量达2.5吨,由300个零件组成,可以显示年月、节气、农历日期以及时辰,还可以报时。这架大自鸣钟还装有报警装置,若遇上惊雷暴雨或地震等极端天气,它会自动鸣响提醒。

后来法国传教士在北京建立了天主教教堂——圣保罗教堂,并在今朝阳区东大桥东侧的朝阳门内建造了一座三层高的钟楼,将这架大自鸣钟安置其中。该楼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炮火毁去,大自鸣钟亦下落不明。 不过我很好奇的是,既然当时已经能有这么精密的计时设备了,那为什么还要建长城呢……

兰晨丽兰晨丽优质答主

我国的杆秤、天平历史悠久,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的两项重要发明。制作精细巧妙的杆秤、天平,被古代科学家运用后,成了主要的度量衡器之一。天平称是我国北方一带对天平秤的称呼,一般流行于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其由古时商旅买卖而产生,故而又多为商贾使用。

中国清代天平称是哪里制作?天平称主要产生于我国陕西西安、山西太原一带,故而得名。清代天平称采用黄铜精制,台面制作规整,秤架采用三足鼎立样式,其台面及秤架上铸有“福、禄、寿、喜”等文字,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风格,此件清代天平称制作精细,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堪称是一件上乘之作!

我国的度量衡的制器工艺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出土于故宫的一杆玉杆铜星的杆秤和这杆“福禄寿喜”黄铜天平称就足以证明了清代度量衡器的发展状况之鼎盛。

天平称的制器工艺十分考究,从选料到铸造再到表面的装饰,每一步都是制作的精细而考究,其选料均为黄铜及精铜。杆秤、天平称的造型美观大方,杆秤的秤杆多雕做圆滑竹节状,秤星排列均匀而规整,秤钩多饰以龙纹和葫芦型装饰等。

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科举制的终结时期,封建思想、科举制及程朱理学等在此时期得到了最鼎盛的发展和完善,这时期的文化艺术等受封建思想的巨大影响,使当时的艺术品、器皿等多以吉祥谐音之意为主。如:“福禄寿”、“三羊开泰”、“喜上眉梢”及“喜在眼前”等,这一杆清代黄铜天平称就是其中的艺术珍品和器皿代表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