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的什么不同?

国玮琦国玮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是个文化大国,这没有错;但也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的文化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排斥其他外来文化的国家。什么是外来的呢?佛教就是外来的,儒学也是外来的,但都得到了传承并发展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适合中国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管好坏),而汉字又是这个过程中最大的载体之一。所以文字(书写文字的书法)必然会受到这些外界文化的影响。在东汉时期就有胡人的字写在汉碑上了!(《西狭颂》)

再一个,秦灭六国之后建立了统一的帝国,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但是并没有统一人们的思想,儒家在这时异军突起成了正统思想,法家受到了打击。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对抗匈奴,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家就成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一直是官方推崇的理论指导思想。这种思想的统一,当然也会体现在文字上(书同文),对汉字的书写虽然没有形成严格的规范,但也形成了大致的样式——向“篆书”——“隶书”发展演变。这就是所谓的“秦隶”。(也可以叫汉朝隶书)

我们再看看草书、行书的发展过程。 草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章草”。章草是人们在起草文件的时候,草率些也能辨认的文字。这种草率,一是表现在笔划上的简化,二是表现在偏旁部首的变化上(有的字,把章草写完了,你看它的偏旁,完全不一样)。

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写字不再那么严肃,开始追求写意,于是章草的表演性质更强,而且渐渐脱离了隶书的轨迹,开始了“今草”的写法。(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再后来,今草又在笔划上进行了简化,并且越来越简化,最后就成了“草书”了。(张旭、怀素他们都是狂草,笔划极度简化) 那行书呢?行书中正包含了章草和今草。也就是说,从章草到今草再到行书,是一个相互包含的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