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币上写中国民国?

别梓俊别梓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台湾省的省名“台湾”,是清朝定下来的。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秦朝时期,秦始皇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前往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不老药,船只于台湾东北的基隆港外触礁,部分乘客被迫在岛上定居,开始有汉人移民台湾。 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朝将领傅有德率军攻打台湾,迫使当地土著首领归顺明朝。明帝敕封该首领为地方官,管辖该地汉人。之后不久,该地汉人已建立“府”“县”等行政机构,属于福建省管辖。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派水师提督施琅征讨台湾,平定藩王郑氏政权,台湾重新划归福建管辖。

清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皇帝将“台湾府”隶福建巡抚统辖;乾隆元年(1736年),福建巡抚驻节台北府,台湾正式纳入中国内地政治制度。 在台湾府、州、县以下设厅,台湾全岛共分一总司、六厅、三十七县。其中琉球厅位于今高雄市附近,辖境包括今高雄、屏东县及台南县部分乡里。清末民初,为了对台殖民统治的需要,在台湾地区建立了三座海关和一道边防卡,统称“四关”,“四关”中的琼林关和竹仔巷关分别设在今天的台南市中西区和东区,而新竹关和淡水关则分别设在今天的嘉义市和新北市。

由于琼林关和竹仔巷关的征税任务主要是管理内陆贸易,新竹关与淡水关则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大陆商人入台大都通过这两道关卡。《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台湾建立工厂后,为了对日贸易的便利,清廷特准开放“四关”。从此,台湾的对外贸易由两关负责。 民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财政收支困难,而当时的海关税收又主要被北洋政府用于偿还外债和维持军队开支,所以中央财政一直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从袁世凯执政开始就想把“四关”收入全部划充国有,仅供政府开支使用。为此,他指使税务处向关余保管委员会提出,说关余太多,无法无据,要求归还部款。

后来这个无理的要求被拒绝才作罢。但袁世凯仍然借修约之名企图将“四关”收入全部列入内帑,供其个人及北洋军阀集团消费。

经过多次斗争,北洋政府终于同意将部分关余作为公债发行,以筹集资金,而私人和企业所得到的借款利息却非常丰厚。1924年,段系篡夺了曹锟的直奉战争胜利果实,上台当了总统,继续盘剥海关,借债敛财。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江西,北洋政府急调张作霖的东北军入关助战。段系认为东南非军事重镇,便于抢掠,于是急调驻守上海的冯玉祥的国民联军赴赣作战。这时的蒋介石正在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镇压工人运动。

为了支持蒋的反革命行动,段系一面下令通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逮捕工会领袖,收买流氓地痞打手,破坏工农运动,一面命财政部长罗振玉和上海市长吴铁城大量抛售黄金、棉花,刺激上海金融和棉价暴涨。 本来抗战前一年,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上海进出口贸易一度锐减,通货紧缩。蒋当局为了扩大财政收入,竟大量印钞,致使纸币贬值,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次段系上台后又借“粤税不足”之名,逼粤省省长兼财政厅厅长李耀汉电告京师,请速拨巨款。李耀汉无奈,只好将两广盐务管理局和广西烟酒公司盈余汇往北京,解此“燃眉之急”。

钮梨钮梨优质答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的法统从正面战场,即中国大陆延展到了台湾,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成为台湾的唯一法定货币。1949年,国共内战爆发,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陆地区全面改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法币使用区域被局限在台湾地区,但其“中国台湾钞票”性质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中华民国”政权在退守台湾以后,由于两岸仍处于内战状态,国共之间仍互相对峙,所以当时蒋经国先生还主张在台币上印“中华民国”,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华民国”的政体逐渐成为台湾本地化的体制,于是,台湾一些人士主张把台币上印制的“中华民国”字样修改成为“台湾”,但因受到方方面面和各种因素约束,这种主张最终也没有能够实现。所以,一直到今天,台湾法币上依然印制的是“中国台湾钞票”和“中华民国”字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