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重什么?

蓬凡欣蓬凡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下孔丘先生的话,“绘事后素”。这句话意思是说,绘画这事,要先有白色素底,再在白底上面画画,这样才是正道。为什么引孔子的话呢,是因为孔子虽然说的都是正经八百的礼乐民生大事,但同样话放在不同的地方,意义完全不同。就像这句“绘事后素”一样,要是用在现代美术教育上,那就是让学生们先打形、做素描训练,这是没有错的。要是一直都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那可就不一定正确了。

什么是“写意”?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不太好定义,所以往往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有人把它定义为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有人把它定义为是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视觉语言;还有人把它定义为是为了表达某种特定情感和意境所采取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等等这些说法都对,但又都不全面。

我个人认为,“写意”是从魏晋时期开始逐渐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生根发芽的,而到了唐宋时期已经逐渐繁茂,到元代以后更是大盛。它是伴随着文人画兴起而诞生的一个概念。之所以说它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特色产物,原因就是它的诞生伴随着我们传统文化中另一个特色产物的问世——书卷气。 (明)唐寅《秋风纨扇图》轴 所谓“书中自有颜如许,笔下挥洒书卷风”,说的就是书卷气和毛笔字的关系。而这个“卷”,其实就是指的文章、书籍。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文风。一个真正好的画家,必然是好文雅之士,你的作品里必须是有书的卷气的。

魏沐恩魏沐恩优质答主

所谓“重意”,指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创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和寄托。“意”字在画论中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但那时仅指创作时所发生的灵感状态,并非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主张“成教化,助人伦”以及“怡悦情性”,可归于“写意”。宋以后,“意”成为美学范畴。苏轼提出了“传神”与“得意忘象”,以突出表现画家的主观意志。到元代,赵孟頫强调了“古意”,使文人画与院体画划清了界限,从此,强调主观意志的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发展的主流。

重视主观意志的表达,使中国人在以形表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形传神,乃至得意忘形,从而形成了重视线条与平面的造型特点,重视虚静直觉的思维特点,以及重视诗情画意的艺术传统,体现出意象造型的共同原则,同时形成中国画“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计白当黑,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等等美学主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