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院是什么性质?

宇文怀青宇文怀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概念现在越来越模糊了,因为现在的“画院”已经是一个机构称谓,而不是一个行政单位了。 说它是个机构,是因为它是一些美术机构的统称;可它的称呼又源于古代的官署称谓——宋代的“画院”、清代的“宫廷画院”。 所以,当人们提到“画院”时,往往会联想到那些古代的画院,想到那些身着古装,执笔作画的大画家们。 然而,这种印象离现实已是千差万别。 中国现存最早的画院,是五代南唐李后主的“翰林图画院”(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期间也曾建立画院)。不过,这里所说的“院”,指的主要是官署,而非今天的机构含义。

宋朝建立之后,画院这一官署名得以延续下来。宋徽宗赵佶即位后,将画院迁至景灵宫,改名“翰林图画院”。 从南宋开始,由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杭州成为南方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北方人南逃至杭州后,往往定居于此并从事绘画职业。元朝建立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人地位低下。但杭州却有很多画坛大家,如黄公望、倪瓚、王蒙等。他们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是今天中国画的瑰宝。 元代后期,皇帝赐给大臣王蒙一个名称:“荣禄大夫·翰林学士·知制诰·兼教授”。这个官衔很复杂,而且各个名称之间没有明显区分,实际上是一种荣誉职位。元明以后,人们常以“翰林”代称进士。

于是,到了明代永乐年间,翰林和画家渐渐被划上了等号。 清承明制,乾隆时期设立了四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文汇阁,专门用以收藏《四库全书》,而负责整理和编写这部古典文化巨著的学者也有特权,被称为“四库全书馆”。 后来,这个“四库全书馆”又被移到圆明园。其人员编制和办事机构也被纳入礼部。 另外,在清代还设置了侍诏翰林,属翰林院,专门用来培养书法大家,负责起草重要的公文。

在古代,“翰林”和“画院”一般都是指同一个机构。其中的官员大多集书画之大成者。有“文学之盛,莫如开元、天宝间”的说法。 时至近代,虽然科举制度已被废除,但依然存有一个叫作“翰林院”的机关,专事文物典籍的管理和编纂工作。

景逸凡景逸凡优质答主

中国画院是一个非盈利性、从事中国画艺术创作研究和中国画人才培养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学术机构。

“画院”的名称肇始于唐开元时集贤院,后历朝相继设立,多用以集中当时著名画家,从事绘画创作、收藏、鉴定与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继承古代画院的传统,又结合新中国的实际,在北京和全国各地相继建立新型的“国画院”。中国共产党对画院的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最高领导人都亲切接见和关怀过画家、画院成员。尤其是国家最高艺术顾问启功先生生前非常关心和爱护“国画院”,给予他们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北京中国近代画艺研究社在继承我国古代集贤院、国画院成功管理经营的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画院。

画院实行集体生活与专业分工相结合,专职与兼聘结合的创作研究体制,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并重,并重视在实践中培养新生力量。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成员和中国画院特聘画师(教授)均为海内外一流艺术家。

在北京中国近代画艺研究社领导下成立的中国画院,作为中国“美术画院”之一,与北京东方中国诗书画院、中国现代民族书画院、世界华人实力书画院、中国诗书画家网、北京东方中国诗书画院网、国中网、现代艺术苑网、中国艺术苑网、国艺苑网、中国美术网、中国文学创作网等机构形成中国美术、文学的联合舰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