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人民币能花吗?
当然可以! 只不过“价值”和“面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拿一块钱和你换一个包子吃,这算不算“价值”交换呢?当然是,但我用一元钱换你手里那张崭新的一元纸币,这也是“价值”交易啊——虽然你觉得我“占便宜了”,但事实就是我用一种你认可的形式(等价服务/商品)交换了你手中这张纸币的所有权(尽管你还没有把这张纸币花出去)。
同理,我的银行卡里放着100万现金,但这100万元只在我账户里“躺着”,没用到任何交易当中去。你说我“没钱”,其实是我愿意给你100万元,但你不用真的去给我找100万元来支付我对吧?于是我就说你“没钱”——因为如果我真的“有钱”,那我直接拿出100万元现金来买个东西好了。 我账户里有100万,你就认定我是个有100万富人家伙;我账户里只有1元,你就认定我是身无分文。这合理吗? 所以,你钱包里放了张1999年版的50元钞票,它是不是“价值”50元?当然是,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你要问我这张钞票能不能买台空调,肯定不能;你要问我这张钞票能不能买车,也不能。为什么?因为钱并不是一个实数,而是一个计量单位——“价格”是由交易双方共同认定的,我不认可你的这个“价格”,我们就不发生交易。
一张2005年版的100元钞票和一张2004年版50元钞票在“价值”上确实一样多,都是我花了这么多钱印出来的。但是前者是能买到一台冰箱的,我可以告诉你具体牌子的某款冰箱要多少台才能换得这些纸币;后者就只能买一台空调,因为空调的价格确实比冰箱实惠一些。这是为啥?因为我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量,所以为了维持“物价稳定”,我不能无限度地对某个商品放任宽松。否则人人都拿着同样“值钱”的钱币,但最终获得的实物却各有不同,这不就乱套了吗? 所谓“面额”大小只是表示“价值”的多寡的计量单位罢了,而与实际的“交易”没有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