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有旧人民币吗?
1948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面值一元到万元的人民币。其中,五套人民币面额最小,只发行为2元、5元和10元纸币。因为发行时间最晚(1955年),票面样式最花哨,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纸币五朵金花”。 但实际上,这“五朵金花”中,只有后两朵是1955年才发行的全新版别;而前三朵,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发行过,只不过后来换了新面孔而已——它们就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的5分和2角纸币以及第三套人民币的2元、5元、10元纸币。 那么,为什么这些已经发了很久的“老钱”要重新发行呢?
原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那段时间,由于受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纸币印制技术较为落后,难以承担巨额货币发行量。在当时普遍使用金属货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采用了“双套印钞”的方法,即同时聘请国外机构和人员印制本国钞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仿真度高的特点。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双套印钞”的方式逐渐被取代。
为了顺应技术发展潮流,满足市场发展需要,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发行已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部分券别,其特点是取消原凸版印刷工艺,改为胶印放大印刷,使纸币更加美观,同时也提高了防伪性能。此次新版“二乔”共发行了3个面额6种版别,其中2角纸币有2种版别,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对同一枚硬币进行不同图样的双封面设计,也是我国第一枚异形号码纸币。 而对于第三套人民币的二次发行,央行则是基于更强烈的现实考虑。众所周知,我国的钢镚儿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而纸钞除第四套人民币外也都经过了多次发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制假技术突飞猛进,伪造纸币手段不断翻新,给国家金融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防伪性能,中国人民银行于1995年开始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打破了传统“以币防假”的思路,采用了许多先进的防伪技术和措施,如全息磁性号码、激光变色油墨、凹印手感线等,大大提高了制假的难度和成本。但这套币的正面图案与第二套人民币的背面图案相同,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场景。考虑到第二套人民币早已退市,人们持有的大部分都是流通品,需要更换新的纸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发行了这套人民币的新版——“90版”,也就是您手中的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