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古籍有价值么?

常乃清常乃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图书馆员,我见过的“民国六体”的图书版本有很多很多…… 先放图 这本书是我刚刚整理完毕的一本“民六”版本的《唐故相国苏君墓志铭》,这已经是这个系列的第三本文獻了(前兩本是《魏文帝黄初元年十二月令》和《宋太祖皇帝实录》)。这三本小傳統著錄於《中國版圖志》第五冊之五○三、五一四及五二八號,為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江蘇書局石印本。底本皆爲清末翰林院編修徐乃昌購得之明末遺民朱彝尊舊藏本。

這本《唐故相國蘇君墓志銘》有補闕,其後附補闕之來源「道光三十年乙巳科舉人楊壽枏敘」及補闕之日期「同治四年夏四月辛卯朔」;而卷首則有補闕之來源「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舉人李慶雲敘」及修补之日期「光绪十五年九月壬辰」。可知此本原缺頁已補全,且有兩次修补之跡。以時代論,此二本《墓誌銘》的補闕,可能皆出自一位學者之手,且很有可能就是出自此書作者鄭文焯之手。

再放图 這一本是我最近整理的一本“民六”版本的《周禮今譯》,與上述那本《唐故相國蘇君墓誌銘》同一母本,只是此本在正文之前多了一篇「重刻序」,可見是經過多次翻印而成。

最後放圖 这是我曾经负责整理的“民六”版本《元典章新編》,共三百六十卷,是目前我所見的最大型的“民六”版本古籍。這部書的底本可能來自於清代官辦出版機構內閣中翰院刊本,然則又加以補闕、修改。其卷首有雍正五年十月辛未(十五日)「臣等檢取元賢著述,敬謹鈔録,用備監覽」之句,可知此本之成書过程應該是:先在宮中抄元人著作,然后進呈給帝王監閱。

以上所舉我見到的“⺠六”版本的書籍,皆有足夠的歷史價值。 其中,《元典章 新編》因涉及元代的法律文献,更具特別的價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