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化石价值多少?
我也有一个,据说是4亿年前的,比腕足类动物晚一些,当时应该已经属于海洋软体动物了。 不过这个形态的鹦鹉螺在现代仍然有,比如太平洋西北部的白令海沿岸分布着大量的牡蛎和鹦鹉螺,它们的生活区域相隔甚远却非常相似,都生活在海洋的浅滩中。
这种鸟的贝壳形状和我们今生的样子差不多,但是外壳很薄,很容易损坏。因为质地软,风化后就容易变成碎片,所以这种类型的鹦鹉螺化石比较少见些。 我的这个化石是20年前在秦岭终南山上捡的,当初看到一块类似贝壳的结构卧在河床上,表面还有一圈圈环状的痕迹,觉得奇怪就挖出来拿了回家。后来了解到这是鹦鹉螺的贝壳,也就越来越喜欢了。 这种贝壳结构其实是很厚实的,上面有类似纹理的结构。
由于这种结构对于海水深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因此被考古学家们当作判断古海洋生态的重要“指针”。 除了这种具有明显贝壳结构的类型外,还有一种壳微小的鹦鹉螺,身体呈柱状,靠身体前端的一个开口来移动,尾部收缩成尾瓣。
它们的贝壳通常比较细小,而且没有明显的纹理,颜色也多以透明、乳白色为主,有些可能附着在海浪冲击的岩石上,经过海水的冲刷掉落地面。这些贝类的化石也比较常见,我在河边捡到的最大的有一个3公分长。 这两种类型虽然外表不同,但内部结构是一样的,都有三叶型的贝壳,中间有一道凸起的脊棱,两片贝壳向内合拢,形成三角形的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