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价值多少?
孙过庭《书谱》卷,唐·孙过庭撰 草书,卷,日本京都西田先生旧物,清内府书画著录。 孙过庭(648—703)又名孙恪,字伯肃,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祖籍陈留(今河南开封)。他善书法,博采众长,尤得力于王羲之、王献之的书迹。唐代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初唐八大家”。
《书谱》是孙过庭的代表作之一。共三十五篇,约四万字,为论及书法理论的文献中篇幅最多者之一。书中对笔法、字形、章法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并阐述了学习书法的步骤和方法。文字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兼有美学鉴赏性和实用借鉴性。虽包含“书家必先得其法,然后可以语妙”这样带有作者主观色彩的话,但总体上看还是客观公正的。
此帖用笔精到,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通篇字体大小适中,线条粗细均匀,笔墨流畅而韵味十足。全稿风格统一,整体感很强。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传统功底和精湛的书写技能,又流露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色。
孙过庭《书谱》卷,日本京都西田先生旧物 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翰林学士刘睿、朱见深编纂的《英庙实录》记载,宪宗皇帝曾向大臣示曾亲书的《书谱》,并问:“此书比卿乎?”大学士尹直答道:“陛下若将这字摆在面前,微臣就不敢乱说。现在请陛下宽恕则个!这字实在不是陛下写的。”宪宗听后大笑起来。 明代文人何焯在评注此帖时写道:“《书谱》字字分明,一点一画不容出入。如‘永’字八笔,‘之’字七笔,丝毫多寡,一笔不能增减。所谓‘合法’者是也。”清代名家梁同书也有类似评价:“《书谱》为古今行草书之极则……字字独立,毫发无犯。” 可见,《书谱》不仅代表了孙过庭个人高超的书法艺术水平,而且在古代就已经是行草书创作的重要范本之一。时至今日,人们欣赏这件作品,仍然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