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太湖石的收藏价值吗?
白太湖石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观赏石。它是太湖石的一种。主要产于苏州太湖东山陆上矿山石灰岩上。白太湖石,石体通体洁白,如美玉,纯白无瑕,质坚而润,具有瘦、皱、漏、透的太湖石特色,其造型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白太湖石可置于水边或水中,置于水中最佳,如玉入水,晶莹透亮、清新典雅、清逸高洁、高贵而不奢、典丽而不华、极具现代装饰和传统装饰之魅力。在古代时就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
白太湖石有284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它横跨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在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太湖两岸以及湖中岛屿由长期波浪的击打、冲击和雨水的淋滤,在两岸石灰岩和泥沙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造型顽石,便是太湖石。
太湖石以其千姿百态,奇巧玲珑的天然风韵,历来被文人雅士所推崇。被宋代文人鉴定为四奇石之首的“罗汉洞”就产自这里。清乾隆游江南时,从这里挖走的一方巨石运至北京,才有了今天“海上名园”——圆明园内的镇园之宝“青莲朵”。
太湖石分水石和干石(旱石)两种,水石因长期受水的溶蚀而得名,它石体玲珑,通透典雅,富有变化,是上佳的盆景石材,干石又称旱石,产于湖底或湖岸,石质粗于水石,在外形起伏、棱角、皱纹等方面又胜于水石。太湖石分灰、白、黑、红数种,其中以白石最珍稀。
白太湖石因其产量很少而被选作贡品,古代文人骚客赞其为“石中之圣”,在许多有关白太湖石的古诗中,用“洁如玉”、“白玉”等作其赞词,古人还留有“盆池一石冠东南”的诗句来赞美白太湖石的独特魅力。
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中赞曰:“欲突兀石势,即具嵯峨峰形,俱以白石巧者成之,不独玲珑如假山中之用湖石也”。
历史上流传的著名书画《兰亭序》、《富春山居图》、《西园雅集图》、《韩熙载夜宴图》中都可以找到白太湖石的身影。
白太湖石由于产量极少而成为名贵石材,一直被藏界称为石中凤凰,近年来白太湖石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珍爱,其价格也一路攀升。
白太湖石是自然造型石,是经过大自然千万年的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击而造就的艺术品,是“天人合一”的典范。其形状与盆景极为相似,玲珑精巧,清新自然,如远古雕塑,如出水芙蓉,白玉生辉,清新典雅,意境深远,它那玉洁冰清、至白无暇的秉性,给人以纯洁、清静、和美的艺术感受,令人心弛神往,流连忘返。其自然造化的神奇妙韵,充分体现了“妙造自然,宛自天开”的艺术风格。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外的许多收藏爱好者。因此,白太湖石在海内外都极为有名,倍受青睐。
著名艺术家谢稚柳,在《怎样鉴定古代绘画》一书中,曾引过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话:“夫画有六要:一曰气,生动之气;二曰韵,深远之韵;三曰思,幻化之思;四曰景,通灵之景;五曰笔,精到之笔;六曰墨,斡淡之墨。”这“六要”对绘画和白太湖石收藏都是适用的。
白太湖石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其收藏者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港、澳、台同胞和美、法、日、荷兰、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人士,都以收藏白太湖石为荣。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常常携石出席各种国际会议。
白太湖石成为近年来的一匹大“黑马”,其价格也在成倍地增加。现在一些上好的白石已经涨了上百倍,有的已经涨了几十倍。特别是那些形状优美,象形逼真,韵味隽永,意境深远的优秀作品,其价格都极高。例如:2004年6月,在上海的拍卖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