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刻瓷名家有哪些人?
有刻瓷名家有:潍县的张松亭(1887—1960)。刻瓷艺人有王寿卿及其子王永昌、王永芳父子。王寿卿(1886—1953),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尤擅长花鸟,擅长在紫砂陶上作画,并能直接用笔在瓷器上彩绘,以刀刻作辅助技法。为了扩大表现功能,后来逐渐发展成以刀代笔,以瓷代纸,用刻代画,从此开始钻研刻瓷艺术,在济南落户后专以刻瓷为业。
德州市的刻瓷艺术活动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中期。当时从济南来德州经营瓷器批发的王永堂(王永芳四弟)开始进行瓷板刻字,在瓷盘上刻画吉祥图案和浅显的山水、花鸟画。1962年7月,王永堂的儿子王立忱在青岛工艺美术公司和德州市工艺美术厂的支持下,专攻刻瓷工艺,在王寿卿的指导下技艺不断长进,并进行改革创新,先后发展了单线法、套线法、冲点法、旋线法、填线法、交叉法等刻制技法,创作出一批工艺精湛、风格各异的艺术佳品。王立忱1945年生,1980年加入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983年,王立忱的作品在山东省工艺美术作品评比中首获优良创作二等奖,随后在济南首届艺术品交易会上获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年又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德州刻瓷艺术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营养,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形成了刀法精到、古朴典雅、刀法多样、风格新颖、设色淡雅、制作精美的独特风格,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1988年德州德棉工艺品厂生产的刻瓷艺术品打入国际市场。1980年至1994年王立忱先后创作了《群鹅》、《百鹅图》、《八骏图》、《春曲》、《出水芙蓉》、《金秋》、《百鸟朝凤》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刻瓷艺术珍品。王立忱创作的作品曾先后在《工艺美术丛刊》、《中国工艺美术》、《山东画报》、《大众日报》、《济南日报》、美国《国际日报》、日本《新艺术》等几十家报刊发表。王立忱和他的学生孙洪章还先后被美国《国际日报》、日本《新艺术》等刊物选为“国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