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瓷器会有锡斑?
在青花瓷的器物上,往往会有一层黑色或者灰褐色的星点。在青白瓷中也有见到,这种星点也被古陶瓷业内叫做“黑疵”,就是釉面上有黑色或星点的疵病。这种黑疵并不是窑内烧砖时产生的黑烟所熏造成的,而是瓷釉所用的釉料中混有铁质,釉料在窑内高温烧熔流动过程中,将含有铁质的釉流淌在釉层比较薄的地方,在釉下就自然形成了黑釉、铁锈圈、黑疵或星点。若在制作青花瓷的釉面上,上面还漂有一层淡青色,这就形成了著名的影青瓷。
在宋代,影青瓷的制作水平很高,其黑疵或星点很少,在器物的口沿部位和底部的边沿,很少有釉的流挂,说明当时的制瓷技术很成熟。到了南宋中晚期,景德镇窑所烧造的青白釉影青瓷器,在胎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胎土淘炼更加精细,胎质比前期更加坚密、洁白,釉面大多呈失透状,青白泛黄。这时的影青瓷中,黑色或星点黑疵出现渐渐多了。
当烧成温度过高时,青白瓷釉面就会出现釉面玻化,釉面开片和肉眼可见的釉面有细小的龟裂现象。瓷釉玻化时,釉里含有的铁质析出,釉面就自然呈现出黑色或星点黑疵。由于釉面玻化和铁质析出,青白釉影青瓷胎体变薄,在器物的口沿部位,釉子堆积流淌比较多,在亮光下隐约可见釉内有一层银白色,故人们称其“影青”(也叫映青、隐青)或“假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