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是否可检测是不是A货?
现代仿玉器分为两类:一是以玉做原料的现代工艺品,二是以假玉原材料的人工仿品。以玉所制的现代工艺品与古玉的鉴定方法相同,只是年代较近,鉴别时,要考虑未及长时间盘玩受浸的因素。以假玉制的仿品则可从以下几点辨别:
1、微观鉴别及检测仪器鉴别:真正的玉石是天然矿石,其形成的机理与人工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即使表面由于人工染色或其他浸渍处理,但用10倍或30倍放大镜或偏光显微镜仍可看到内部的结构。与真玉相同的玉料,内部结构即有可能不同,如翠玉,真品为长纤维状结构,仿品则为颗粒结构。天然玉多透明或半透明,若有杂质或内裂常较明显,而以玻璃仿的玉多为不透明或半透明,且内杂以红色、黄色丝线状及因用料不纯或制作中形成的气泡。真品翠玉内部常有冰点或絮状物,且内部结构呈定向纤维状,仿品则无此特征。用折射仪、分光镜等光学仪器亦可区别。用精密天平、比重液称比重也可区别,但需有经验者操作,如翠玉的比重为3.3左右,而仿品多为玻璃,比重多在2.4左右。仪器的鉴别需要较完备的条件,可在专业单位进行。
2、肉眼观察:
(1)真品多有皮壳,皮壳的形成经历了漫长岁月,有人工巧伪者不如真者自然;翡翠多有翡色,色必近绿。其红色染浸于表面或半表面,而内部仍为原色。
(2)天然宝石抛光非常自然,与内部结构一致;人工宝石则因工具所致有平行的磨痕。
真正的玉器在制作前一定要经过细致的观察,尤其是雕琢俏色玉器更应对玉料的天然颜色与内部结构作详尽的了解,因此,其成品非常自然且天趣横生;仿玉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一般较低,所作之器呆板,如器皿口沿多毛糙,器身无曲线。此外,一些真品玉器因年代久远,可能有表面受浸的迹象,如包浆或玉石中的某些物质析出,或接触金属产生锈蚀沁入,或因地表细菌生长等,因此,用手摸,不光滑的程度较新器大。
总上所述,玉器的鉴定是一项系统工程,且需实际物操作,在实物鉴定时,只有“七分看,三分说”,在文章中仅作“七分说”,而无“七分看”,因此,只可作基本知识之介绍,尚不能达到独立鉴定的水平,希望有缘见到玉器者,结合实物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