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和瓷器的区别?
坯体的分子结构不同和吸水率、透气度不同。一般来说,陶器的胎体烧成后呈土黄色、红褐色,而瓷器有白、灰、黑等色。陶器的胎体烧成后,断面呈多孔疏松的组织,烧制温度一般在1000℃左右。而瓷器的胎体主要由高岭土构成,断面致密,不渗水,烧成温度在1200℃以上。古人又将“坚而青白”者称为“瓦器”,即将瓷质较好的器物与普通日用陶器相区别。在古文献中,“瓷”字最早见于东汉杨孚的《异物志》。而“瓷器”一词在古代使用很滥,古代的“青瓷”并不是现今瓷器意义上的“青瓷”。古人所论瓷器,只是指一种比较精致的类似瓷的器物,或者干脆说指一种釉陶器。
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万年左右。而原始瓷器起于商周,兴于东汉,到南北朝时才开始大量生产与使用,并以大量烧制成功釉色纯美、造型美观、质地坚硬的瓷质生活用具而闻名于世,其瓷质已可与近代瓷器相媲美,被中外考古学者称为原始瓷器。所谓原始瓷器,主要是相对于成熟时期的瓷而言的,在制作工艺上还有些缺陷。原始青瓷,是青瓷制作的初级阶段,它主要盛行于汉代和三国时期,所用釉料为石灰釉,主要为淡青、鸭蛋青和水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