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民用瓷器怎么辩证?
辽代民用瓷器的烧造在契丹统治者重视瓷器生产政策的推动下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契丹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及辽代社会经济逐渐发达的影响下,辽代制瓷业呈现出承袭与创新并存、发达与滞后并存的特点。
北方传统颜色釉瓷和彩绘瓷仍保持较大的生产力。北方青釉的工艺和艺术水平较前有明显提高;绿釉、白釉绿彩和黑釉瓷较前有很大的发展。南方技术含量较高的瓷种虽有烧造,但质量还比较粗糙或艺术风格与南方迥异。
如定窑白瓷在辽代北窑场中烧造甚盛,但与定窑白瓷的莹润洁白相比,则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五代越窑秘色瓷,辽代北窑场也有烧造,但与越窑相比,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的优美程度都相去甚远。
南方技术含量较高的瓷种在北窑场中虽难与南方窑场同日而语,但相比其他的色釉瓷和彩绘瓷要显得精致得多,而且定窑白瓷等仿定窑白瓷也深受契丹上层青睐并被广泛使用。
有的窑场还利用汉族的制瓷技术仿烧契丹族所喜好的黑皮陶,艺术风格发生转变,民族化倾向减弱并形成新的陶瓷风格。辽代的黄釉、酱釉也深受契丹民族喜爱,这两种釉色的造型多为仿金属器皿瓷、动物形瓷塑和皮囊式壶。
辽代瓷器不仅行销契丹和汉族地区的城乡民间,还销往日本、俄罗斯等地,形成了以辽河流域为主要产地、内销与外销相结合的辽代民用瓷器。
契丹民族建立的辽代在学习汉族文化的进程中,将北方汉地瓷窑的技术与契丹民族审美观念及生活使用要求相结合形成辽代瓷。所以,应将辽代瓷视作以辽代契丹族为主的北方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艺术来看待,而不能将其看作为契丹族瓷或少数民族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