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者博书法?

赫连子杰赫连子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见多识广”这句话是有问题的,至少是片面的。 《孙子兵法·虚实》中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武的意思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固定的作战样式;同样,作书也非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心境、场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只讲“见多识广”,那是外行话。

比如你提到的米芾,他一生中见过很多帖,但是他却说,他平生所见晋唐佳帖不下数百千卷(米芾《自叙》)……可是这又能怎么样?米芾的草书就写得非常精彩!他的行书更不必说了。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你能否根据当下的情景与心情创作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王羲之为什么能成为晋朝书圣呢?因为王右军在众兄弟中年龄最大,而且有官做,见识得多,故而能得古人法度精华之妙;同时因为他又经常和当时的青年才俊交流,自然也能得到当时最新的信息。这样,王右军就能做到既懂古,又能知新了。 所以,我们既要“见多识广”,又要“神乎”。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那么如何达到这样的状态的呢?其实也不难,关键是我们要养成一种观察思考的习惯就可以了——这也是我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习墨去书法课堂”上常讲的“习字五步法”之一——“观想思悟练”中的关键一步哦!我下面简要讲讲吧。 在习字时,第一步是“观察”,这一步就是观察字的结构。在第二步“想象”中就出现了两个小步骤,一个是“回忆”,将平时见过的类似笔画结构的字或片段回想起来,并放到当前所学的字中一起比较分析;另一个是小结,将总结出的规律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第三部“思考”,就是将前面两步的小发现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最后一步当然就是“练习”啦!

以上就是习字五步法的全过程,这个习惯看似简单却大有文章可做哟~各位老师家长们一定要带着孩子坚持练习下去啊!

优质答主

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先秦诸子散文,文字比较通古达典(比如《老子》、《庄子》)是不错的;战国楚简文字不错,但是比甲骨文难学;汉隶有碑刻和简牍,前者如《张迁碑》等等,后者如《居延汉简)等;六朝时期,很多书家喜欢模仿古文字的写法进行创作,这个时期的字比较难认,但是风格却非常有韵味!到了唐朝,唐大字体盛行,但我觉得也是写得最好的一个朝代。宋朝以后,特别是元明清时代,大家开始追求个性化发展。我个人认为从明朝中期开始,大家的个性化已经发展过了头了,所以明末清初的字,我不太推崇。

现在的人又重新回归传统,学习古代的文字,我想这是好事。因为古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如果连古人的东西都不学习,那真是愚蠢。但我还是觉得我们学习的要的是那种“取法于上”的精神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去复古和崇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