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何焯书法?

常乃清常乃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何焯(1661-1722) 清代文学家、书法篆刻家,字吉臣,号雨华子,晚号艮斋,江苏嘉定人。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生於吴县(今属苏州),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卒于京师(北京)。享年七十二岁。曾受业於毛奇龄之门,善鉴别古籍版本,与黄丕烈并称“东仓学派”,为乾嘉学者所推重。 乾隆时以经师被召入翰林院。喜藏书,著有《义门读书记》四十卷及诗文集百余卷,并工书善画,尤精篆法,有《说文三笔》传世。

其父是何世璂,曾任福建按察使等职。 何焯早年受业於毛奇龄的门下,后入国子监读书。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考中举人;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应博学鸿词科未中,后授编修。不久辞归乡里。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何焯再度出任国子监司业。

他任国子监司业的时期正是清圣祖亲政的初期和康熙“盛世”的早期,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家统一,文化发展也进入一个鼎盛的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国子监司业虽然只是位卑权轻的“学官”,但却在学术和文化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在任期内整顿了学风,提倡实学,促进了清初经学的复兴与发展。由于他的博学多才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精神,所以在当时即得到人们的敬仰,被公认为国学泰斗。

《清史稿》中有传: 「焯,字润蘅,江南人。博通群籍,为毛奇龄入室弟子……」 他一生好学不倦,手不释卷,晚年双目失明仍用口诵手录的方式,将前人著述一一整理校对,校订的书籍达二百五十多种之多。如《左氏经传辨义》十卷、《毛诗古义》四十六卷等。其中许多著作都为清代名家的代表作而流传后世。他还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撰写了《义门读书记》一书,成为后人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同时他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对于古代经典的训诂考证、音韵训诂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优质答主

个人认为,首先从技法上讲,何焯的作品水平不高(不是高不高的问题)。 其次作品形式上,他的字结体太散,而且他本人比较喜欢小字,这种字在现代是很不讨喜的(当然他可能没有意识到)。 但问题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价格很高呢?因为他在当时影响巨大。 他与王铎、傅山一起被称为中国书坛“三尊”。

关于他对当代的影响,可以参见我的另一个答案 为什么很多人评价雍正的《大义觉迷录》说其书法好? 因为我觉得他是清朝最会写的皇帝之一了。 另外一提,我非常喜欢他和董其昌的字,可惜他俩都不属于那种“一看就让人拍大腿大喊卧槽真棒”的那种,但是看多了之后就会觉得他们非常耐看的类型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