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料器?
所谓“料器”,是用各种玉石、宝石的碎料或粉末为原料,加入粘结剂压制而成的人造玉石。 这种工艺最早见于元朝,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用玉料的废料和边角料加工成各种玉器饰品,是传统玉雕中重要的补料或次料再用工序之一。由于用料节约,成本低,加工灵活,可以大批量制作,所以深受一些经济能力有限但又希望拥有玉器的朋友喜爱。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用塑料或者玻璃制成的仿古饰品,这些材料看起来非常像古代的“料器”。不过,古代料器的材质可是玉哦!现在你有机会可以直接把玩到真正的“料器”了——就是用各种玉石的边角料做原料,加入胶水等粘合剂,经过一系列工序压制成形的“新玉”。
说到“料器”的制作工艺,可大有来头。 元代《饮膳正要》中已有记载: “削玉为小碗,盛汤,入少盐,调粥饭食。” 这里的“削玉”就是“料器”制作的雏形。后来,人们逐渐掌握了用粉碎机将大块玉石磨成粉、用粘合剂将其牢固黏合的技术,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料器”。
虽然现在的“料器”已经用机器代替了人工,但是其中某些工序还是要依靠手工来完成。从打磨到雕刻,从清洗到焊接,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匠人具备足够的耐心与细心。 当然,因为成本限制,现代“料器”是无法与传统白玉相比的。它无法做到完全无瑕,色泽也不尽如人意,而且材质不能受高温和酸、碱水的侵蚀,因此也不能像玉器一样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 但是,“料器”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制作材料的可塑性很强。既可以像玉雕那样,根据设计图进行切割、雕凿、打坯、细雕;也可以先做好造型,再用镶牙刻法填充空隙。
其次,表面处理工艺丰富。既可以通过打磨抛光得到光滑的镜面,也可以通过磨砂、捶纹、烙烫留下不同的纹理。 最后,“料器”的色彩缤纷多姿。通过染色可以呈现紫罗兰色、咖啡色、墨绿色等鲜艳夺目、绚丽多彩的效果,而天然色彩则更具魅力,因为每一块玉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颜色可能随着光源的变化、人眼的移情而变幻无穷。 如此说来,“料器”虽非玉,但却胜似玉。它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融古典与现代于一身,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