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怎么区分假皮?
“皮”在翡翠买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关系到一块翡翠原石的采开采出、原料加工、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准确地认识和理解“皮”的概念和作用,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什么是翡翠的“皮”呢? 所谓“皮”,指的是翡翠表皮外部特征的总称。它包括:表皮的颜色、纹理、粗糙度(手感)、裂隙、块状构造等等;还有个别因素:如矿区的地名、山的名称以及挖坑者的名字等,也都可列入皮的范畴。这些特征的综合反映,就构成了每个翡翠原石都具有的独特性。即每一块原石都有其特定的“身份证”。 “皮”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它直接关系着一块原石能否被利用,即是否可切、是否能出高货等问题。例如,一个做翡翠雕刻的作坊,若收到一块材质极好的原料,但由于外形不好,那么,他们不但不会感到很高兴,反而会失望和责备,因为他们原先的期待值本来是很高的。所以,一块料子好不好,首先要看皮相。其次,一个好的皮相,能极大程度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
好的设计往往是与原石表相完美融合的,绝不容任何败笔出现。如果皮相太差,设计者可能会弃之不用或另起炉灶。所以说,一个好的皮相,对于创作优秀的作品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说说如何区别一块原石有没有“皮”。其实,是否有“皮”是件很好辨别的事情。有“皮”的原石,一般来说都有皮色,且表面凹凸不平,摸起来有颗粒感,较为粗糙;而那些没有“皮”的原石则比较光滑,颜色一致,没有皮色或是皮色很浅。 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存在。比如有些水头很好的原石可能就没有皮色,而有一些带皮的原石却很有可能没有色。有无皮色并不能作为判断原石有无“皮”的依据。但只要有“皮”,就一定会有皮色。这个规律一般是很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