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抽象画吗?
中国当然有抽象画家,而且不止一个。但是和西方当代艺术家比,绝对少得可怜,在名气上也远不能相比——这很能说明问题。 什么是抽象主义?很简单,就是抛弃了具体的事物形象(包括自然物、人物、建筑等),只保留色彩、线条或几何图形等构成形式的艺术。因而,所有你看起来像某物的形状,都不是抽象的;反之,那些既不模仿自然物又不试图表现某一具体的形象的绘画,才是抽象的。 所以,抽象艺术并不是以表达某种思想或感情为目的,而是完全为了形式的审美表现。它是从塞尚开始,经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一直到波洛克、康定斯基等人发展而来的一门现代派艺术。它在20世纪初产生于欧洲,现在已是世界通行的一种艺术。
中国人对抽象艺术是比较陌生甚至是很排斥的。我也很喜欢研究中国现代艺术史,因此对这个话题也很有兴趣。 在20世纪初,中国的艺术家们也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开始了探索。当时受到俄国革命影响而向往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画家,比如李铁夫、徐悲鸿等人,他们倡导的是“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是倾向于社会道德和政治功能的美术,这种美术当然是坚决反对抽象主义的。
另外一种倾向是林风眠、刘海粟、潘天寿等人发起的“折中主义”,他们主张“中西融合”“古为今用”,企图把中西艺术合璧一起,创造出一种新国画来。虽然他们也有些作品是抽象的,但毕竟没有真正走出中国画传统。
到了30年代,受日本抽象主义画家松山青士的影响,一些国画家开始致力于抽象艺术的研究和实践,代表人物有傅抱石、张书旗、张大千等。他们创造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抽象艺术了。不过由于当时的国内环境,这些人没能坚持自己的创新理念,很快又回归到“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的轨道上去了。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以外,还有极少数的抽象主义者,他们属于纯粹的现代派。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被称为“西安抽象派三杰”的李慧君、何延青、周秦,以及后来的乔旭光、王莘博等人。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很少见到过,据说因为风格太过前卫而被封存了起来。
抽象艺术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和影响力的艺术风格之一,它以不表现现实客观对象、注重感觉和表现力为基本特征。“抽象”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意为“一种抽离”或者“分离”、“拔离”。西方抽象艺术是在批判和拒绝以模仿、再现为主的艺术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
抽象艺术在1910年前后开始萌生,一些以模仿、再现为主要目的的绘画和雕塑,开始有意识地在绘画语言和审美特征上进行抽象化的探索,并开始转向表现、抒发人的主观情感和内在灵魂,直至抛弃可视世界的客观物象, 用点、线、面、色以及材料等来表现。1912年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创作了第一张完全抽象的绘画作品,真正意义上的抽象艺术正式诞生。抽象艺术是现当代艺术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之一,抽象艺术的革命性和影响力贯穿20世纪始终,直到今天。
现代抽象艺术有完全抽象和具有几何感的半抽象艺术,它们共同排斥具体和逼真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界现象的描绘。抽象艺术在20世纪初期产生于俄国和欧洲西部,并很快在东西方传播和发展起来,成为20世纪东西方艺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它对战后美国艺术家们尤其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抽象艺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艺术交融的重要桥梁,当代中国抽象艺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西方抽象艺术是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成果,它有别于东方传统思维下的写意、泼墨画中蕴含的“象外之象”和“有无相生”的观念。
中国抽象艺术出现于80年代初,但中国人对抽象的认识和探索早在80年代之前即已开始。其中王怀庆的《家的墙》、丁乙的“十示”系列、余友涵的“圆”系列、陈箴的“辫子”系列等,就是代表中国抽象发展进程的重要作品。
抽象艺术是在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艺术交融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对于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