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哪个朝代有金币?

厍芸杉厍芸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以币值计值”的货币体系,也就是说,一枚钱的币值等于它本身的重量的黄金或者白银的含量。这一直延续到明朝中后期。因此从秦朝开始就有金币了。 不过这些金币并不流通,而是作为赏赐王公大臣和对外支付馈赠之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铸造和使用金币——金铤(音tǐng)。这金铤的外形像是长方形的金条,上面有铭文记重。一枚金铤相当于半两(我国历史上最早定型的银币--圆形方孔钱)重。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印度产的铜铁合金铸成的硬币,即“印度式币”;同时也有中亚国家传入的银币。汉文帝时,又引入了欧洲货币制度,开始铸行“五铢钱”(又称“西汉五铢”、“元丰通宝”)。这是我国最早的银锭形制之一。

隋唐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繁荣,日本、朝鲜等地出土过不少唐代银锭,形状像今日之元宝。宋代出现了一种新形制的银子——“折二钱”,形如小盆,中间有梁。这时银子的材质已经很纯了,含银量高达93%—96%(现代银的纯度为99.9%)。

宋朝末年出现了“银元”——“洋钱”或“洋蜡”,这是外来的影响,因为那时欧洲的银币也叫“洋钱”。元明时期,银锭和银元都有了发展,形制各异且数量很多。但是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在明朝中晚期,由于政府大量印发纸币,导致银价上涨,民间多用纸币交易而不认铜钱(因纸币背面印有图案,被称为“花纸”,百姓认为是假钞而不用),使得白银由民间收藏并用于交易转化为官府控制并直接作为法定货币使用。所以从这个时候起,白银就逐渐从民间收藏和海外贸易中分离出来,官方垄断了它的发行权和使用范围。到了清朝初期,规定银子必须按官价向国库缴纳,不得私自买卖。民间用的白银都是以前贮备的和来自国外的。

荆煦程荆煦程优质答主

金币在中国历代钱币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出土数量也很稀少。金币出现于战国中晚期楚国(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区)。

楚国金币有镒、郢爰、陈爰等称,其中“爰”字意为“金”、“贝”等物品。楚金币的计量单位是“镒”,以黄金十六两为“镒”。金币因铸造粗糙,形状不一,重量也不等。金币正面打磨光洁,多有错金铭文,背面粗糙。金币通常以薄金板曲成桶状,上端不封闭,内装金颗粒,使用时打开下端切口,取出若干颗粒进行交易,用毕后再装回盒内。

金币产生于楚国,与楚国有丰富的金矿有关。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楚王遣大夫浮江下蜀,结驷百乘,炫耀其众,来蜀国夸示财物,蜀王派五丁力士迎接,至盐亭、南安、沈水(青衣江),见一大蛇翻然而跃,五丁力士共引蛇,蛇即劲绝坛山,五力士俱亡(今四川什邡市南绵竹山)。蛇即一金蛇,蜀王以其献于楚王,楚王为金开山,铸币三品,于是蜀地始有铜、铁、金三品钱币,并行流通,这显然是蜀国人根据楚国有金而铸币的传说和本族神话传说的结合。

《资治通鉴·秦纪·始皇帝二十三年》记载:“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一作振栗),群臣怪之。轲取图奏之……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此事虽属侠士义举,但在当时金币是相当贵重的物品,一般人根本很少接触和拥有,秦舞阳当众携带重金定要过关,心生胆怯恐惧也不难理解。由此亦可见早期中国金币的使用和流通在当时是具有相当局限性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