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银币民造价值多少?

张铭峰张铭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06年,清廷先后委派端方、达寿等人赴日本考察宪制和兴办新式产业。受其影响,广东、湖南等地成立宪政筹备会,讨论宪法起草等问题;湖北提倡商战,发展实业;陕西设立煤矿公司,开采煤铁资源。

与此同时,“鼓铸大钱”“铜元政策”等币制改革方案纷纷出炉。这些改革举措固然有助于刺激社会经济,但过于注重“仿效外国”而忽略了本国的实际状况,事与愿违,中国货币制度不仅没有走向完善,反而出现了更严重的混乱。 面对这种窘境,张之洞率先提出“铸新不废旧”的方针,建议“仍用银本位,废两改元”“铸行金币”“铸发银钞”。这一方针得到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极力赞同。在他们的推动下,清末钱币发行呈现出了金、银元、铜元并行的格局。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这一局面被迅速打破——各省都督所掌控的军政府开始大量印行纸币,铜元币值下降,民众纷纷挤兑银行,金融危机席卷全国。 为扭转乾坤,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总长陈锦涛于1月24日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货币条例》,规定以“一元”等于“中圆”(即旧制白银一两)为基础,铸造银元,俗称“袁头币”。为稳定人心,临时政府于2月8日开始在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3月11日交付南京海关税务司加印关平字样。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缺乏稳定的银料来源,加之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负面反响,袁头币遭到群众抵制,被迫停铸。此后,各地军阀相继倒台,国民党政府又因内战频仍无力统合金融秩序,银元、铜元的铸发权逐渐旁落,为法币和大洋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