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童子抱鱼吗?

从俊泽从俊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有一种可能,清代绘画中出现的童子抱鱼和鱼化龙,可能本来就没有存钱的功能,而是单纯的装饰图案。只不过流传至现在,因为“鱼”和“余”谐音,抱鱼与抱“余”,因此被后人解释为“金玉满堂”、“富贵有余”等吉祥话。这样的解释本来就不靠谱,存钱罐都是富有的象征,当然可以有余,不用通过抱鱼来表现。存钱罐上画什么,本来就是一种装饰,什么图案美就可以画什么,为什么要专门去画一个抱鱼童子呢?

这种存钱罐在清代宫廷中的名称应该是娃娃鱼面盆罐或面盆罐。光绪大婚之时,慈禧曾赏过李莲英50件红木盒子,里面装了50件瓷胎面盆罐。清末,面盆罐曾作为皇帝结婚的“妆奁之物”。《两宫入账》所附《德宗大婚妆奁数目清单》中有“瓷胎面盆罐一件,瓷胎盆罐一件”两样。

另一种解释的可能性也不小,清代也有童子抱鱼,但和现代常见的存钱罐有很大区别。清代官窑瓷器中,就有类似造型的瓷塑器,纹饰也是鱼和娃娃。这类器物一般腹部中空,用来插花,和存钱无关。

清代瓷塑器是当时普遍流行的艺术工艺。和现代大多数陶艺存钱罐一样,清代瓷塑器在烧制前都有一个洞,清宫中给这类器物,取了一个相当贴切和具有现代感的名字:贯耳。贯耳的作用也是为了使器物中空气流通,便于燃烧排出的烟气,保护器物本身。清代的瓷塑器在烧制过后,器身上的贯耳,一般都要用与器身相同的釉汁封抹,然后烧制,使器物口部外张。但还有一些没有封抹,形成空孔,可以放入东西,这样清代的瓷塑器就具备了存钱罐的功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