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箭筒是干什么用的?
箭筒,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装箭的筒状物。由于清朝的士兵主要武器就是弓箭和腰刀,因此,箭筒是他们行军作战时必不可少的配饰。
清军士兵都隶属于“牛录”(八旗中的基本作战单位),所以清兵所使用的箭筒上,都要雕刻出牛的形象。当然,随着满人入关,由行军状态转入了防御状态,箭筒的形制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很多带有装饰性的花边、流苏之类。
不过,无论箭筒的具体样式如何变化,上面都有一个“篓”形的装置:在平时,这个篓形装置正好罩在“牛头”上;一旦要取用里面的弓箭,这个“篓”就被拨到筒顶。这个篓形物称为“匣盖”,它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能用来体现兵员的等级。
一般士兵只能用素面无字的,而官军的则多是镂有金或银字的。另外,旗官的匣盖为椭圆形,民官的为方形。在具体操作中,级别越高的官,字就越多。
比如八旗都统等高级官员的匣盖上一般有“宣力”、“靖边”、“定远”、“绥疆”等字。当然,皇帝的要更奢华:不仅字是嵌金的,还有镂金的“三”字,表明天下太平、海清河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