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冰渣子带色好吗?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冰渣子”这个概念的。 翡翠形成的过程中,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晶粒,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而且形成的晶粒是有大小之分的,大的晶体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玉石,而小的则称为宝石。一般情况下,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石头,如果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方式,大部分都可以称为玉石。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冰渣子”这种说法。 “冰渣子”这个词更像是一种俗称,人们根据肉眼对颜色和结构的一些主观辨识而得出这样的称呼。
“冰渣子”带有明显的色彩描述,比如常见的有“灰冰”“绿冰”“黄冰”等等;同时还有结构上的描述,比如“细冰”“粗冰”“柳冰”等。这些色彩的形容和结构的描述,都是基于人们对不同颜色和结构样式翡翠的普遍认知而得出来的。 所以当你听到别人说“冰渣子”的时候,你可以问问周围的人,看看是否能从他们嘴里得到一个准确的说法——毕竟“冰渣子”这词有点太主观了,可能听者眼中觉得是“冰渣子”的东西,在你眼里却压根不可能是“冰渣子”。
对于题主所说的“冰渣子带色”的情况,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块翡翠在形成之初本来就不纯,含有其他矿物成分,在之后的水中溶解后呈色,这种一般被称为“染色翠”或“灌彩翠”;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确实只是一块“底子”很好的无色翡翠,只是在加工打磨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裂痕,而这些裂痕在阳光下呈现出颜色,类似于“裂隙反应”,这种情况一般被行内称作“爆花”,“爆花”的程度取决于裂痕的颜色和填充度。 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意味着这块原矿不是特别好,内部结构松散,强度不高,否则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