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粮票有十五两吗?

和文俊和文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1956年浙江新昌发行的粮券,面额半市斤(250克),现在价值怎样呢? 1956年的时候新昌县隶属于宁波专区,归浙江省政府直接管辖,所以这种粮券是浙江省政府直接发行的,不是地方发行的。

当年除了粮券之外,还有布票、猪菜油票等,和现在的货币差不多,买东西都要用这些票证。 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执行统一计划、集中领导的粮食政策。为了合理调配全国及各地的粮食,防止各地囤积居奇,炒买炒卖,1955年起实行限额购粮,超过限额的要按当时价格补足。同时,为保证城乡居民的口粮,又推行定购不定售的政策,即收购的粮食要按规定直接交公,不再卖给老百姓。

根据规定,城镇人口以28斤(2094克)为限,农村人口每人21斤(1429克),超过这个标准的要按高价购粮。 当然,这个标准是有一定名额的,超过这个标准购进的粮食,都要按当时的市场价格多付钱。 例如,一个家庭5口人,一年的口粮标准是28x5=140斤,超过部分就要按高于原价一倍甚至几倍的价格购买。

达政睿达政睿优质答主

我国曾经流行了五十多年的粮票从1993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粮票存留着中国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制度,作为商品经济时代的我们,很难用切身体会去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民众是何等的感受和心境

粮票是一种计划供应凭证,相当于一个小本本上面印有粮食的图案,我们称之为存折,里面储存的是粮谷类粮食实物,如果把粮票看成我们今天的存折,那么差别人的是今天的存折里储存的是代表财富的货币,而粮票里储存的是关系生命健康的产品——粮食!

粮有粗粮和细粮之分,所以粮票也分两种,而面食是由粮谷类作物加工而成,也属于粮食一类,为了区别于粮谷类粮食,所以分成了粮食票和面粉票。不同地域按照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各种要素,每人有相应的粮食额度,比如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每个城镇人一年大概100公斤左右,农村人有120公斤左右,而城镇里的学生和军人,有150多公斤,另外粮食还有回乡粮、结婚粮、探亲粮等。

粮票是以公斤为计量单位,实际使用的时候,根据需要再换算成分,在实际生活中又不够灵活,所以又细分了单位两,如五两、十两,这样在购买粮食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如果买了19.5斤粮食,那么在粮本上划掉两枚的十两粮票,一枚五两粮票。如果只买五斤粮食,那么就划掉一枚五两粮票。

1993年随着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粮食供给制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粮票也就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