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翡翠为什么不值钱?
一、清朝人不懂翡翠
翡翠在清朝时期确实非常珍贵,但珍贵的原因却并非源于其自身的稀缺程度,而是在于其产地缅甸是清朝时期的“番地”,依照中国封建时期“一国独大”的心理,番邦贡品再珍贵也比不过“天朝”。因此,清朝人对于作为“番邦贡品”进入中国的翡翠并不十分重视,尽管其色彩鲜艳胜过和田玉,但由于翡翠具有很大的硬度和很强的遮蔽性,即便将其研磨成粉或将其放置在油灯之上烧红都难以判断出其内部的构造,所以翡翠在当时被看做是质地不够透亮的玉“邪玉”、“翳玉”
二、翡翠的开采与流入
由于翡翠的真正价值在清末才被真正认知,这导致作为翡翠产地的缅甸并未受到清政府的严格管控,民间力量成为其开发、运输的主要力量,运输翡翠的商业队伍通过商业互市和走私两种途径将翡翠从缅甸运输至中国,这一过程并未受到“官方管制”,而清政府对于翡翠的重视程度较低,也难以通过“官方压制”以垄断翡翠的交易,这为民间势力控制翡翠带来极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