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钱币是什么?

黎淑冰黎淑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天然海贝,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发现,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贝壳币。 人工铸币始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发展起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制,规定黄金为原料,以镒(20两)为单位,每枚硬币重一两,称“秦半两”。汉代沿袭秦制,西汉初年铸行“汉五铢”,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始铸“东汉大钱”。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除隋炀帝曾废铜钱而行纸币外,其他主要沿袭汉唐旧制,以铜铁等金属铸造货币。宋朝建国初期,因战乱导致钱荒,于是废除唐朝以来的通宝、元宝等称号,以年号发币,如圣宋元宝、皇宋通宝等。但到了南宋时期又恢复了通宝的名称。元朝至正年间曾铸造“至正通宝”。

明朝建立后,沿用前朝旧例,明世宗时因“宝钞厂”生产劣质纸币而导致民众不满,于是恢复铜铁等金属货币,铸行“大明崇祯通宝”。清朝入关后,实行“银两制”,并以银元为主币,铜钱为辅币。清初,规定每枚铜钱重一钱四分,以后改为一钱二分。清中期由于财政困难,曾一度以铜斤代替制钱。清末,随着鸦片战争失利和银价下跌,大量洋钱涌入,造成国内币制混乱。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清政府开始仿照西方发行机制银元,铸行了“光绪元宝”,这是我国近代机制币的雏形。

唐晨翊唐晨翊优质答主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我国和世界其它地区一样,处于以采集、狩猎和以原始农业、畜牧业为主的经济形态,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用品,都是依靠自己直接从事的生产活动自身获得,或在极有限的范围和极小的规模内,开展物品交换,以补充自身生产或生活所需。

在这个历史时期,不可能也无必要铸造、使用以"财富"表现为基本职能的金属铸币,而只能继续使用长期沿用下来的自然物品,即人们称之为的"实物货币"。我国最早出现的实物货币是贝。

贝,即海贝(有的是贝壳),产于热带海洋里。据考证,最早使用龟贝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渔猎部落或农业部落的居民,在使用龟贝的过程中,逐渐使贝具有了货币职能,然后随着这些沿海部落的迁徙和与内地部落的经济往来,使以贝壳作货币逐步向中原地区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作为原始货币的贝,不论是来源于陆地的骨贝、石贝,还是来源于海洋的海贝,都不足以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因而,人们用铜仿制贝的形状,铸成"贝币",以适应商品交换和赋税征收的需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