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是是太湖流域的一支氏族部落,距今5300-4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石器,以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凿和有段石锛最有特色。良渚文化玉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致,是当时社会显贵崇奉“玉魂”思想的具体体现,成为良渚文化显著特色。
八卦镜为清中期制品,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历经268年,制镜业较明代有较大发展。在器型上,因受满族文化的影响,较多出现挂镜、佩镜、带钩镜、鼻烟盒镜(俗称盒式镜)等造型,在图案上吉祥纹样大量流行,文字装饰大为流行,在制作上出现了镶嵌螺钿、染色、斑彩、包金、脱胎等特殊工艺,出现了广东、上海、
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币铸造于1983年,铝质发行量为2632万枚,是建国以来铸造量最大的材质的流通币,正面图案为国徽,汉、藏、维、蒙、壮五种民族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文“PEOPLE'SREPUBLICOFCINA”,1983年号;背面为毛主席头像、毛主席纪念堂,铸造年号:“1893”,
说到翡缘堂的牌子,我倒是认识一款跟“福”字有关的,寓意非常好,而且也很特别! 这是一块老牌子了,是我一个朋友10多年前买的,当时他在云南旅游的时候在一个地摊上看到的,那时候5块钱一块,他买了两块,这块就是其中的一块。因为当时觉得很有特色,所以一直留着没戴。
字不在大小,而在于神韵,文涛同学写的字,虽然算不上书法水平,但是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如果字能够寄托感情的时候,字也就有了收藏价值。字的价值由多方面构成,首要是看字的内容,其次是字体风格是否独特或者是否能够自成体系并有创新价值,第三就是字的作者是否在书法界有影响。
清尺又称“光绪尺”,清中叶和清末的度量不一致,清中期的度制接近日本尺,清末的度制接近韩国尺。清朝度制混乱,各地尺寸不一,如北京尺是十寸,天津尺是9.25寸,西安尺是八寸.清末光绪年间后才有了统一规划。
坐佛(Lumbini Bodhisattva),又称为“灵鹫峰第一尊”、“佛眼菩萨”等 坐佛是佛教中常见的形象之一,在各种雕刻品和绘画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最近有客户问我,说银行定期给他寄纪念卡,问有没有收藏价值?其实我最早也收藏纪念卡,就是纯粹为了收藏而收藏,但是时间久了,后来就没有怎么关心,以为纪念卡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其实纪念卡的价值主要看三个方面:1:看发行单位。
近半个月来,邮市呈持续火爆状态,特别近期邮票投资涨势如虹。各纸邮品、各主题邮票纷纷上涨,部分邮票的价格甚至比去年同期翻几番,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措手不及。那么,究竟什么是投资邮票?我们应该如何甄别、投资?
当然可以,不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与硬物碰撞。由于翡翠的硬度虽高,但受碰撞后很容易产生裂纹,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 2、避免高温环境,防止烫伤。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以公元1912年为*始*纪年,并取缔沿用千年的农历和干支计数法。但*民政府*行初期,各种制度不统;政府出于对*行稳定的考虑,对各种纪年采用并行并用的措施。1914年1月, *行公布《关于现行纪年体统通知》:“各官厅应于本月内将原有历书缴消,毋得留藏。
作为“四大古钟”之一的战国楚宣王午钟,于2013年1月5日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498万元起拍,经过27次竞价后,由一位匿名买家以1168万元成交。 当时拍出的价格已经是高于估价很多了,毕竟这个钟的历史文化价值摆在这里,曾经作为国礼赠与英国爱德华王子。
没有,或者说很少。 欧洲的书法主要在于装饰性,以及书写者的个人创作和表达(这一点跟中国有点类似)。比如这样的: 这样子的也很多,包括一些很正式的签名也写得很有个性。但是就我个人了解,这些大多属于涂鸦一类的艺术。而西方人的涂鸦也是有自己的讲究的。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我认识一位前央行的人,他曾在货币司工作,跟我说过一些关于人民币设计的事情,大致是这样的(由于时间久远,细节可能有出入) 95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是统管全国金融的,当时还没有人民银行支行这个概念,全国的金融机构和所有从事金融工作的员工都归人行总行管理。
从1948年到现在,人民银行共有5套纸币,分别是: 人民币自发行以来,经历了五次大规模钞票印制(改版)工程,其中仅2003年一次更换了所有面额的人民币纸钞图案,其它均为调整票面图案色彩而并未发行新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