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是指它外观像糯米一样,呈短柱状,一头圆、一头尖; “青翠”就是形容绿色的颜色,而“干”是形容质地比纯净水还要干净清澈。所以,“糯米青翠”就是指这种翡翠的颜色就像刚剥开的鲜嫩糯米,清新淡雅,而且明亮鲜活,就像可以掐得出水来。
38年?乍一看以为我穿越了。可是,翻开中华历史,从公元起始,到康熙末年,再到1912年清帝退位,前后一共三百余年。1912年满清灭亡,1913年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实行民国纪年,从1914年到1949年民国灭亡共计38年。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宽泛,我这里说的“昂贵”不是价格高昂的意思(毕竟100元以内的翡翠首饰也随处可见),而是说这些首饰的价值很高、很贵重。 珠宝玉石中,翡翠是唯一一种有颜色、有透明度的宝石,而且它的色调丰富,除了大家最熟悉的绿色之外,还有蓝色、紫色、黄色、红色等。
我见过的民国中央版别的铜圆,大概有三类,分别是“民”“国”“民”!其中又以“民”字不同而分了很多细版。
1、大全套(279枚) 1950年1月,新中国邮票发行至第3套,共279枚。这套邮票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整个图案由鲜艳、明亮的红色组成。这套邮票的发行量巨大,目前在市面上的存世量也非常多,因此价值不高,整套购买的话一般不超过10元。
这个假设本身就有问题 首先,古代货币不是单一的“值钱”或者“不值”钱,而是一个范围,取决于物物交换时的供需关系; 其次,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货币,价值也不一样——比如明朝中期的一贯钱,与明朝末期的一贯钱,价值几乎一样吗?明朝中期的十文小铜钱,与明朝末年的十文小铜钱,价值一样吗?
从成分上看,海水珠和淡水珠都是由颗粒状的碳酸钙组成(贝壳的主要成份)并产生于海洋环境;其次,从形成过程看,二者皆由水生动物(贝类)的外套膜分泌出来的钙质堆积而成。从化学组成和生物来源上,海水珍珠与淡水珍珠并无本质的区别。
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是“价值”二字,我们判断一件文物或者艺术品是否有价值,通常参考的是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包括考古价值和文献价值)、科技价值等,这些价值的判定往往是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判定。 而对于中药材而言,是否值得典藏,我认为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因素:1.药用历史是否久远。
四套人民币退市了,作为长期收集者来说,还是有些感触的。首先说价格,从2018年12月开始,第四套人民币全套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快,目前一套原卷整件价格在5300元左右(此数据来源于钱币收购网),而半年前还只有4500元。
一两银子换多少人民币,这个命题有点问题。 古代货币体系,与当今世界差别很大。宋朝虽然继承了唐制,实行的是钱帛并行的货币政策(即以钱(铜)作为主要币材,同时发行绢、布等作为辅币),但民间交易,还是以铜钱为主。在四川地区,唐宋以来一直通行铁钱而不是铜钱,这里就不讨论了。
苏轼一生在书学上,先后师法了众多名家,并且各有得失取舍。 他的正楷多从颜字出,如《表忠观碑》、《黄州寒食诗帖》等;行书《赤壁赋》是“二王”一路,结体方正,用笔俊迈;《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致季常二书》则出入于李邕和颜真卿之间;草书有《蜀素帖》、《前赤壁赋》、《潇湘竹石图诗》等,
旧版币的评级,目前市场上是鱼龙混杂,各评级公司之间价格差异很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家评级公司的评级基准不同导致分数的上下限相差较大;另一方面就是各家评级公司对评级的费用收取有高有低(当然,这跟公司运营成本有关系,但关系应该不大)。